滨州加速建设现代海洋强市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2025年02月21日 15:52
滨州日报/滨州网 | 2025年02月21日 15:5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日前,记者在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25年,滨州市海洋渔业系统将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以品质滨州建设为统领,锚定建设现代海洋强市目标,奋力书写“向海向洋向未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力争到2025年底,滨州市海洋生产总值、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和300亿元。

       2025年,滨州市海洋渔业系统将牢固树立“大海洋观”,加强陆海统筹、河海共济,加快港产城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和产学研融合,加力加速推动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主要聚焦“扩量”,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持续挖潜、做大存量,构建涵盖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聚焦“提质”,塑强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发挥对虾、盐田虾等海洋渔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渔业、设施渔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精细化转型,超前布局“智慧海洋”工程,推动海洋经济多元增长、全面增值。聚焦“增效”,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6个省级海洋技术创新中心和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等科创平台的作用,放大滨州港、国家级海洋牧场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发展竞争力。

       在具体工作中,滨州市海洋渔业系统将以“大海洋、强渔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四抓四强四提升”系统工程,即抓项目强引领,提升海洋经济能级;抓科创强品牌,提升渔业发展质效;抓监管强保障,提升海域治理水平;抓民生强服务,提升渔区多维福祉。

       在抓项目强引领,提升海洋经济能级方面,将持续开展海洋经济产业链招商,直引项目8个,投资25亿元以上,落地资金8亿元以上。全面收官五经普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工作,摸清滨州市海洋产业脉络。紧盯60个重点涉海项目,推动碧水源等5个海水淡化工程、止河数字渔业等4大产业园、正海300万吨精制盐等3处示范基地建设,争创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在抓科创强品牌,提升渔业发展质效方面,将狠抓滨州对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设海马、石斑鱼等苗种基地,年育各类苗种1000亿尾,打造环渤海水产苗种繁育中心。布局3处数字渔业基地,推广3种新模式、2项新技术,培树盐碱地渔业发展标杆。年内新增30万养殖水体,开展金刚虾、澳洲龙虾等新品种养殖试验,提升抗风险能力。谋划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博兴县渔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山东省最大的淡水鱼集散地。推动“滨州盐田虾”国家地标产品保护形式审查,组织好黄河三角洲第四届水产博览会、滨州对虾节、开捕节等活动,讲好渔业品牌故事,宣传推广“滨州盐田虾”。

       在抓监管强保障,提升海域治理水平方面,将持续推进海洋空间立体开发,盘活闲置海域资源,靠前服务港口、光伏、风电等重大项目用海需求。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创新海域立体监管模式,强化自然岸线管控,确保完成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率先完成第二轮互花米草全域治理,守牢海洋资源安全底线。

       在抓民生强服务,提升渔区多维福祉方面,将争取伏季休渔期间专项捕捞政策,助力渔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强化水产品质量监管,开展各类质量安全监测3500批次以上,专项监测合格率保持98%以上。在近海海域和内陆水系放流各类水产苗种6亿单位以上,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实“依港管船”制度,推动实施沾化、岔尖渔港渔船进出港登记系统项目,逐步提高渔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常态化开展“商渔共治”、护渔护航等专项行动,推进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严防渔船涉外事件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滨州市将坚决守住守牢海洋生态安全、水产品安全、渔船作业安全等一排底线,切实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强保障。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健全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质量把控的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对水产品的抽检力度,完善质量追溯机制,保障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强化渔船安全管理,加强对渔民的安全培训,发挥智慧监管系统作用,对渔船实行24小时监控,为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编辑:姚敏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滨州加速建设现代海洋强市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