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极地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近日,在秦岭站建成一周年之际,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全体队员在南极考察现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持续拼搏奉献,争取再立新功。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在南极考察现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考察队员们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决心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为引领,勇担使命,不负嘱托。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首席科学家王金辉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这充分体现对极地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极地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新时代新征程极地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贺信精神上来。”
“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船长朱兵曾16次参加南极考察、5次参加北极考察。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对我国极地事业给予高度肯定,对极地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雪龙’号上坚守岗位,践行极地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秉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我国极地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秦岭站站长王哲超是秦岭站建设者之一。他回忆:“为确保主体结构安全,我们曾在超12级狂风肆虐下坚守施工岗位,在连续20多天的暴风雪中砥砺前行;用13天时间完成了9500余吨建设物资的卸运;连续奋战52天,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安全圆满地完成了5120平方米主体建筑建设任务。我们为直接参与秦岭站建设而深感光荣。”目前,秦岭站的新能源、科研、通讯、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室外管线等配套环保设施系统安装工作正按计划全面展开。“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秦岭站的科学管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哲超说。
“今年2月26日是中山站建成36周年,在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正确领导下,中山站正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承担中山站考察项目实施和保障任务的中山站站长刘建军说,“目前,中山站深入开展南极冰下基岩探测、极地高影响天气过程研究,持续开展极区空间环境、大气成分、生物生态等领域的观测监测。我们将积极推动中山站考察保障能力建设,为更好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提供有力支撑。”
“雪龙”号政委兼轮机长程皝曾多次随船前往罗斯海,保障秦岭站前期选址工作。他说:“秦岭站宣布开站当天,我们在‘雪龙’号上观看了开站仪式,至今想起来仍然心潮澎湃。我们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更深刻感受到极地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拼搏,在极地船舶工作上做出更多成绩,为我们共同热爱的极地事业再立新功。”
“雪龙”号大洋队队长秦川说:“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扛起责任,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专业技能,为推动南极生态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不断努力。”
拼搏奉献 履职尽责
在极地考察一线,考察队员们一致表示,要拼搏奉献、履职尽责,确保本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在中山站,考察队员刘国峰和队友们刚刚顺利完成了南极冰盖和冰下基岩探测工作。他说:“冰盖上的白化天气一度让我们找不到测线的方向,凛冽的寒风吹得脸生疼,我们在极寒的环境下埋设检波器,为了能在气候窗口期内完成工作任务,经常每天睡不足4个小时……勇斗极寒、坚忍不拔的精神此刻具象为团队的坚持,地震波形曲线勾勒出的冰盖和基岩轮廓,就是我们团队的‘星辰大海’。”
长城站党支部书记、医生潘科说:“今年是长城站建站40周年,也是秦岭站建站一周年。从长城站建立到秦岭站崛起冰原,标志着我国极地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作为长城站党支部书记,我将以身作则,带领党员干部克服恶劣自然条件带来的挑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作为长城站的医生,我要为队员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和心理关怀,帮助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
“雪龙”号系统工程师王林浩说:“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转化为持续为极地事业高质量发展拼搏奉献的不竭动力,立足岗位职责,锚定奋斗目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全力保障各项考察工作顺利开展。”
“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中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体会更为真切深刻。”“雪龙”号大洋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志恩感慨地说,“此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更多是在思想和工作动力层面倍感振奋;此刻,作为极地科考工作一分子,则是深感责任重大,要在行动落实层面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采集好每一个样品、分析好每一组数据、编撰好每一份成果,切实为极地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长城站管理员姜博汇说:“作为长城站管理员,我的工作虽平凡,却意义重大,从物资调配到设备维护、从生活保障到应急处理,我们的汗水和坚守是值得的,是在为祖国的极地考察工作筑牢根基。我们要继续辛勤工作,为极地事业高质量发展护航赋能。”
中山站工程班班长曹涛说:“我有幸参与了秦岭站的施工组织策划,多次前往南极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真切感受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将立足工程建设岗位,建好极地科考保障平台,助力极地科考勇攀高峰。”
传承精神 再立新功
考察队副领队吴奎桥说:“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起航以来,‘雪龙’号先后完成了中山站卸货、长城站卸货、南极半岛海域综合调查等,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自然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全体考察队员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在中山站卸货期间,创造了冰区直升机吊运时间最长的纪录,采用冰上物资转驳的新手段,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彰显了考察队员的顽强斗志和极地考察事业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考察队党办主任、“雪龙”综合队队长何昉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既是鼓舞和指引,也是鞭策和要求。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第41次南极考察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雪龙”号二副苏显2022年随船参加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在秦岭站建设现场参与了2000多吨建站物资卸运工作。他表示:“作为极地青年,我们要继续在岗位上辛勤工作,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极地人坚忍不拔、勇斗极寒的优良传统,并注重总结经验、开拓创新,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极地装备提高工作效率,为我国极地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考察队员杨世平负责“雪龙”号气象保障工作。他说:“我在南极现场见证了考察队员的接续奋斗、薪火相传,这激励我今后在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极地事业是一项伟大光荣的事业,我一直为能够参与其中而感到骄傲自豪。”考察队党办秘书马瑞声说,“考察现场有很多优秀的同事,抱持着科技强国、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一年又一年,从容面对风浪。我要向他们学习,不断增强脚力、脑力、能力,以赤诚之心和青春无悔的拼搏奉献,为建设极地强国贡献力量。”
此时,在南极大陆莽莽冰原上、恩克斯堡岛肆虐的狂风中、宇航员海翻滚的浪涛里,考察队员正在紧张有序地执行各项考察任务。大家用实干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努力在考察中再创辉煌、再立新功,为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曹悦妮)